金融科技周-海报.jpg
近日,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榜单」在京揭晓。作为目前我国金融科技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从2016年起该榜单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见证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演进,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年来的榜单中,一窥中国金融科技的变迁。

 
2016年: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表现突出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国家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先后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016年是大数据风起云涌的一年,鉴于大数据类公司在数据技术应用和研发方面的突出表现,数据技术成为2016年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入围榜单的50家金融科技企业中,大数据、大数据征信类公司的数量占比排在前两位,分别为8家和6家。
 
在相关的金融领域,大数据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大数据能够解决金融领域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金融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导入客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客户行为跟踪、分析,进而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从而形成客户画像,不断改善和提升场景化服务的客户体验;同时,针对客户的这些特性,金融机构可以实施有的放矢的营销管理和风险管理。
 
在消费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征信技术实现了消费信贷的快速审批,将审批时间从日缩短至小时、分钟,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小微信贷场景中,大数据征信企业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反欺诈和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多维度的企业信用分析,能够精准、快速地发现信贷的欺诈行为。
 
 
2017年:金融科技公司掀起境外上市高潮
 
2017年,数据与数据分析类金融科技企业继续高歌猛进,共有18家该类公司入围榜单,雄踞榜首。在技术应用层面,大数据、机器/深度学习的应用普遍程度较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实现数据孤岛的打通,将大数据和企业精细化经营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驱动大数据发挥更强的威力,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落地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
 
机器学习也被认为是该年的战略技术趋势之一。随着大数据分析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于机器学习,并从中获益。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实现复杂数据环境下的异常交易识别,识别潜在客户或即将流失的客户,或及时发现关键KPI下跌的原因,驱动企业运营更加智能化。
 
2017年还有一个显著的标签,“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境外上市元年”。在这一年,金融科技公司掀起了境外上市的浪潮:从4月信而富登录纽交所,到圣诞节前夕乐信集团挂牌纳斯达克,共有乐信、趣店、和信贷、拍拍贷、信而富、简普科技6家金融科技企业赴美完成IPO,另有众安在线、易鑫集团在香港完成挂牌。几家上市企业的总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然而,“上市”不等于“上岸”,因为过度依赖单一的现金贷、消费贷模式,随着监管环境转变,这一业务面临的政策风险体现在股价的暴跌上,拍拍贷一度跌幅近20%,简普科技跌近14%,趣店跌近15%,信而富跌逾8%,宜人贷与和信贷跌逾6%。
 
 
2018年: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发力
 
2018年,金融科技与产业相互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呈现更多实践应用,供应链金融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基于贸易、物流或物联网平台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开始快速拓展。
 
2018年4月18日,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2018年9月21日,《关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企业评审结果的公示》发布,标志着我国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工作将进入新阶段。在国务院各个部门的共同推动之下,形成了全社会发展现代供应链良好的氛围。
 
伴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发展,金融服务将越来越多地和产业、交易以及物流融合在一起,交易和金融变得越来越一体化。比如,金融科技企业以物流场景作为切入点,利用信息化工具、系统等对接手段,以物流数据监控与实际货物控制为核心,对货物从工厂出库到末端配送间的系列节点做深度植入,实时分析各节点数据,全流程掌握与控制各个重要节点,将交易、信贷、物流和支付紧密捆绑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盘活实际库存,更满足了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经销商化解流动资金不足、库存占用过高、畅销品囤货等综合性融资需求。
 
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将核心企业和其产业链条中的中小微企业通过数字化连接在了一起,通过科技手段把行业中核心企业供应链相互连接,形成了产业供应链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2019年:资管科技成为行业发展主引擎
 
2019年,证券、财富与资本市场类公司(14家)排在榜单首位。科技与资管行业的融合正在全面提速。波士顿咨询(BCG)与光大银行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9》报告指出,随着科技与数据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成为各类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资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面临重塑,所有的资管机构都应该系统性地思考数字化战略,利用科技与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
 
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将金融科技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从“需求推动型”转型到“供给推动型”,从顶层设计角度为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资管机构的前、中、后台实现“全面科技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指引。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的首批资管科技平台次第涌现,它们以专业资产管理数据为基础,深入开发智能算法、模型,集资管、科技和服务一体化,提供贯穿资产管理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通了产品设计、研究分析、风险控制、产品交易等业务流程,实现了资金端与资产端客群的双向覆盖,不仅向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用户提供全局的资产与产品管理服务,同时围绕产业客户的资金管理、战略投资、扩张融资等需求,提供标准化产品和定制化资管服务。
 
正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所强调的,资管科技致力于实现的正是“借助科技手段简化供需双方的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持续优化,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的目标。
 
 
2020年: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
 
监管一向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20年延续了2018年一直以来的“严监管”态势,金融科技的相关监管政策也继续收紧。《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强调了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同时,加大了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从积极意义上来说,高质量的监管意在化解金融风险,压缩监管套利空间,加强金融科技行业针对自身的深度检视,有利于发掘能够真正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价值的金融科技创新。2020年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进程明显加快,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河北雄安新区、杭州、苏州、成都、广州9地先后成为试点地区,并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名单,鼓励更多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到守正创新的工作中去,促进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创新。
 
2020年11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同日,蚂蚁集团宣布暂缓港交所上市。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等人进行了监管约谈。
 
随后,原银保监会主席尚福林“第11届财新峰会”上表示:“不管是传统的金融业态,还是像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业态,都应该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要提高市场效率,同时还要防范风险。”




在当前的监管框架下,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对业务进行重现的划分和重组,支付、贷款、保险、理财等金融业务要与纯粹的技术业务分离,在“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的规则下,金融科技发展边界才能日渐明晰,金融科技企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