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开年就跌,已经不算新鲜事。有人做过统计,过去20年,其中8年股市都在开年下跌,但是全年有涨有跌,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往下拆解到板块和个股,又会发现巨大的分化。整个市场震荡的时候,蓝筹大白马可能正处在十年一遇的大牛市。蓝筹大跌的时候,中小盘可能风头正劲。行业指数跌的时候,龙头股可能正在戴维斯双击。


所以,大盘或者行业涨跌,与投资收益也没有绝对的关系。


与投资收益绝对相关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是匹配,是人和投资产品在资金期限、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理念上的匹配程度。这三个要素看起来简单,但要执行起来很困难。


要求所有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就完全搞清楚这三点,未免要求太高。无论基金的投资者教育做得多好,都无法阻挡投资者一夜暴富的幻想。投资其实是一个忍受波动、不断学习的过程。


然而,基金大涨的时候,很多人不会去研究自己买的基金是否适合自己,整个市场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氛围中。人在胜利的时候容易膨胀,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觉得这基金经理还不如我,恨不得直接下场炒股。能做到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已经很不容易。


只有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这部分人才会反思,但又容易问错问题。比如他们往往会问:该抄底还是赎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个经典的对比。


索罗斯买入一只股票,当股价下跌,索罗斯可能会清仓走人,因为市场先生发出的信号是你可能错了。巴菲特买入一只股票,如果股价下跌,他可能会加仓。


然而,巴菲特和索罗斯都赚到了钱。


巴菲特赚的是价值投资的钱,股价下跌,他当然应该买入,只要确定基本面没发生变化,越跌越高兴,越跌越买。索罗斯赚的是市场反身性的钱,在趋势早期入场,在趋势晚期抓住反转,一旦股价下跌,他应该马上跑路,跑得慢了还会显得不够专业。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操作,而是操作背后的逻辑。回到那个问题,市场下跌的时候,抄底还是赎回的核心在于这个问题你赚的是什么钱。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投资逻辑,一会儿加仓,一会儿赎回,反复横跳,就很容易两头挨打。


所以,知道自己在赚什么钱是很重要的。知道自己在赚什么钱的同时,也要评估自己有没有能力赚这种钱。


索罗斯用反身性理论赚钱,需要对市场有很强的敏感性,就像市场上流传的牛散们,拥有的是罕见的天赋。


巴菲特继承的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人人都能学。如果用巴菲特的话来讲,索罗斯跨越的是七尺高的栏杆,而巴菲特跨越的是一尺高的栏杆。


投资哲学的形成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一开始的趋势投资者可能发现自己没有这个天赋,变成价值投资者,一开始的价值投资者也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天赋异禀,变成趋势投资者。


投资理念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匹配。


除了投资理念,资金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匹配要素。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非常低,偏股型产品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个基本已经形成共识。真正因为买偏股型产品亏损的,恰恰是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人。正如那个反常识的现象,淹死的一般都是会游泳的,因为不会游泳的人根本不会下水。


虽然理论上来说,资金期限长、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能承受十几个甚至极端情况下几十个点的回撤,但其实这类人只是资金端能承受回撤,并不代表真的能熬得住。


如果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遭遇回撤的时候就难以控制对亏损的恐惧,割肉离场。而当产品净值涨到很高,又会因难以克制对盈利的渴望,高位进场。这类人会被市场反复收割。


追涨杀跌是人性,克制人性才能穿越周期也被强调了无数遍,但不可否认,有些人就是承受不了波动,这种弱点导致他们难以在偏股型产品上获利。在恐惧和贪婪面前,与基金经理建立了高度信任关系的基民更容易获利。


相信基金经理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的时候,都能帮自己管理好资产,能最大限度对抗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这也是基金产品的初衷。


然而,信任不是凭空建立的。即便确认了买的基金类型适合自己,确认了管理人有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过往业绩,信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

投资者对于管理人是有顾虑的,这个管理人水平怎么样?职业道德感强不强?会不会搞老鼠仓? 在信托关系中,这种顾虑天然存在。

不止投资者对管理人有顾虑,管理人也有担忧。这届基民拿得住吗?能不能挺住这波回撤?不会又在我要抄底的时候大量赎回吧?


有个很少有基民知道,但所有专业的管理人都明白的常识:不是所有的钱都能拿,不适合的钱拿了会烫手,甚至反噬自己。


而每一次下跌,都是一次重新思考彼此是否合适的机会。就像人和人的关系,在不断的磨合中确认三观是否一致,进而在三观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信任。


在下跌的过程中,投资者真正要问的不是我的基金会涨回来吗,而是,我的基金经理是秉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吗?是在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吗?还是随着市场风格的变化漂移?我的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


这才是能真正评判一个基金经理是否诚实、优秀,是否适合自己的关键问题。


投资者和管理人,在市场多次的波动中,在反复的观察和了解中,才能确认彼此是否合适,在合适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这是一切好的投资的开始,而很多事情的结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


《犹太致富金律》里面有句话,人生就是事业,事业就是人生,学会其中一种,你也学会了另一种。人生中的大多数悲剧,不在于选择了不好的东西,也不在于选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而在于明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东西,却又割舍不下其他,于是在反复的横跳中被消耗殆尽。


这世上没有既要又要还要,选择的另一个表达是“放弃”。最后的赢家是把精力用在球场上的人,而不是紧盯着计分板的人。放弃内心深处对永远上涨的渴望,直面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去搞清楚真正重要的问题吧。


不要浪费每一次下跌。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