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受俄乌冲突和其引发的综合因素的影响,纳斯达克指数跌入熊市,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市净率已经低于2008年最低点,趋近跌破1,市盈率逼近2008年最低点。卢布兑美元暴跌近半,反复刷新历史新低。

 

大宗商品全面涨价,尤其是原油,周中一度接近130美元一桶,后回落至110美元一桶,相比年初已经上涨超过30%

 

回顾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能源、工业金属、贵金属等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均有明显涨幅,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的持续通胀。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后,很快从PPI传导至CPI。从1972年到1982年这十年间,美国CPI的年均涨幅是8.7%,而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CPI平均增长都超过了10%

 

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由于生产要素价格短时间内成倍暴涨,使得经济秩序出现紊乱,欧美国家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但石油危机并不是70年代全球大通胀的根本因素。

 

60年代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军费开支使得美国通胀持续上行,但同时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工资物价螺旋式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出现。后来发生了石油危机,才导致通胀雪上加霜,反过来伤害经济增长。


2.jpg


要素价格短时间内成倍暴涨,使得经济秩序出现紊乱,欧美国家普遍都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1973/101974/10),资本市场暴跌,标普500下跌44%。但危机爆发时,距离美国经济下行、通胀上行、首次加息、美股下跌,已经过去了9个月,因此第一次石油危机并不是期间美股下跌的内因,只是一个放大器。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中,股市的表现完全不同。虽然同样经济表现为滞胀,但在1979年底美联储主席Paul Volcker上台后,其极尽鹰派遏制通胀、挽回联储货币自主性,令市场看到了联储控制通胀的可能性,股市反而上涨,两年间美股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高达41%

 

总需求失控是70年代能源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作为供给端冲击的两次石油危机是外在的催化剂。事实上,由罢工等原因造成的大宗商品供给侧冲击是经常发生的,但大多只会影响短期通胀。80年代以后由于地缘政治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原油供给收缩也不在少数,但并没有看到70年代这样大通胀的出现。

 

当前美国的风险尚未发酵,而美联储提前行动,有助于缓解滞胀的尾部风险。美联储吸取了七十年代的教训,在稳定通胀预期和行动路径更加坚决,采用快速加息遏制总需求的方法抗通胀,短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降低了远期滞胀不受控制的风险。

 

的风险更多在于工资-物价循环,而非能源价格。相较70年代,当下美国在能源问题上底气更足,美国已经成为油气出口国,而且在备用石油来源上也更具有主动性,除了督促OPEC增产外,解除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禁运也有助于缓解俄罗斯原油缺位的影响。

 

而欧洲的可腾挪性低,高度依赖外部能源进口,尤其是俄罗斯,受能源冲击更严重,其进入滞胀的风险远大于美国。近年来美股回调、美债2Y10Y利差快速收窄至30bp,一定程度反映了对滞胀的担忧。后续美股将持续受到货币收紧冲击,美债也很有可能倒挂,但其更是滞胀(预期)的结果而非原因。

 

市场将持续定价滞胀的尾部风险,扭转预期的核心就在于通胀何时得到遏制。

 

对于中国来说,俄乌冲突对于我国能源供给的直接影响有限,甚至不排除俄罗斯增加向中国出口。风险更多从商品涨价角度向国内通胀传导,大宗商品上涨对于中国复苏一样是负面作用,抬升制造业成本。

 

但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远小于欧美,也远小于去年三季度能耗双控+拉闸限电的影响。从能源角度,中国能源结构中对煤炭的依赖远大于原油,虽然海外煤炭和原油价格有正相关性,但我国煤炭90%依靠国内,在保供稳价的政策高压下大力保证煤炭长协供给,煤炭基本盘稳定。

 

从工业品角度,对海外依赖度高、由海外定价的大宗商品如有色、部分农产品确实会受到海外影响,部分中游制造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如果欧美开始步入滞胀环境,其总需求的下滑将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在当前稳增长压力大的背景下,存在外部风险。

 

但整体来说,滞胀的影响欧洲>美国>中国。

 

短期境内外市场都处于超卖状态,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中长期,我们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审慎考虑,集中布局跟时间赛跑的领军企业,聚焦生态圈珠穆朗玛公司和能力圈明日之星公司,结合短期动荡机会重仓赚长期确定性收益,不错过时代进步发展带来的机会。

 

 

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