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图.jpg


最近,Zoltan的《战争与产业政策》这篇文章在投资圈火了。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低通胀时代的三个基础——来自全球的廉价移民、来自中国的廉价货物、来自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都动摇了,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必将形成。


作为分析师圈子里少见的笔杆子,Zoltan Pozsar被誉为分析师界的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幻小说家,《海底两万里》作者)。《金融时报》在最近采访他的文章中甚至以这样的文字开头:有的金融家的名字用来装饰画廊和大学宿舍,但只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标签。


Zoltan现任瑞信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曾任职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财政部,以研究影子银行而出名,却因俄乌冲突后对通胀与金融体系的深刻见解而出圈。


在主流的认知体系下,高通胀主要的原因是货币超发,弗里德曼认为所有的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而美元之所以能维持强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有科技实力做支撑。


Zoltan提供了主流认知以外的新洞察,首次提出中国廉价商品和俄国的廉价天然气维持了全球低通胀,中俄出口获得的收入用于购买G7国债,这种经济上的深度耦合又维持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如今,循环已被打破,链条上的所有环节都不能幸免。


为了应对这样的巨变,Zoltan认为,西方将在重新武装以维护世界秩序制造业回流补充大宗商品库存以及能源转型这四个方面花费数万亿美元。


形势已从去年底的winter is coming,快速进行到第二季:列王的纷争。


1

列王的纷争:能源的生存之战



当信任不再如从前那般,最深度的合作可能演变成最激烈的竞争。正如Zoltan的判断,两大合作关系的动摇也衍生出了当下两个重要变化——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以及全球能源竞赛。


近几年,市场最火的主题就是碳中和。从合作的角度看,碳中和是全球最大的共识;然而,从竞争的角度看,碳中和是一场发展权和能源自主权的较量。


当下的发展还要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各国需要储备这些战略资源以应对可能会到来的危机,但长远来看,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是得靠能源转型。因此出现了老能源和新能源齐涨的局面,新老能源还没有形成替代关系,而是处在互补阶段。


这个现象在欧洲最明显。尽管俄乌冲突后媒体就在不断报道,欧洲将要退出碳中和,但无论是从动机还是行为上看,欧洲正在发生的都不是退出碳中和,而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燃眉之急。


在欧洲发电结构中,燃气发电占比最高,高达26%。俄乌冲突发生后,俄罗斯一度因为检修切断了北溪1号的天然气供应,随后又将供应量降低到最大供应量的20%,直接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欧洲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比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0倍以上,年初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已上涨2倍多,并且涨价还看不到尽头。


德国、法国等欧洲各国近期都宣布重启煤炭发电,德国煤电站正在测试如何使用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印尼和哥伦比亚的煤炭,同时德国内部也有派系建议启动北溪2号,从俄罗斯运输天然气。荷兰6月份宣布为应对天然气短缺,将在2022-2024年解除对燃煤发电的限制。


燃煤发电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的上升,碳中和的进程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不代表欧洲放弃发展新能源。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加快推进新能源转型,光伏设备的进口量暴涨。1-7月德国进口光伏组件3.8GW,同比大幅上升超过200%,西班牙是160%。而荷兰仅7月份就进口了4.49GW光伏组件,同比上升超100%。


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是现状,但能源体系的变革关乎着更长远的未来。如果说解决气候问题是最顶层的全球共识,那么让能源变成制造业,解决化石燃料大国卡脖子的问题,是最底层的生存逻辑。


全球性的气候危机问题,可能因为战争而中断,可能因为不信任而瓦解,所有公共品都可能面临公地悲剧。然而,国家本身的生存和安全问题,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


至于风电和光伏发电面临的不稳定、无风及长期阴雨天无法发电的问题,通过储能可以解决。煤炭和石油也是一种储能,虽然是业内人士蹭新能源热点的一句调侃,但其实逻辑上没有问题。


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储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煤炭和石油。而氢能作为二次清洁能源和高效储能的载体,可能是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如果看不到能源之争背后更本质的生存问题,就会认为这是一场西方环保主义者的政治作秀、一次对发展中国家的集体遏制。


作秀会结束,国家间的制衡也可能因动荡的时局而中断,但生存是永恒的命题。


2

赢在分歧:震荡中的新能源



最近新能源乃至下游的电车市场的震荡,改变了多少投资人的碳中和信仰。信仰频繁改变背后,是对行业认知的不足。


从众的信仰会在短期内推高资产价格,甚至将3-5年的业绩在半年一年就提前兑现,使得一些长期投资者不得不做一些短期的调整。


然而,树不可能涨到天上去,非理智的信仰总会有崩塌的一天。当市场异动,非理智的信仰崩塌,管理人的行为,才真正体现投资水平。


投资的信仰应当基于逻辑和洞察力的判断,而不是对于权威的信任和臣服。


要想在这个市场长期活下来,时代的β+个人的α+前瞻性,缺一不可。投资本质是一场认知的变现,一流的认知才能配得上一流的α。


看不懂β的人,容易死在时代巨变期。如近期频繁爆出的房地产信托暴雷,踩雷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


没有α和前瞻性的人,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甚至可能会在市场的震荡中反复遭受亏损。


举个例子,如果一只高速成长期的股票1个月时间从10块涨到20块,然后又1个月时间跌到了15块,你如何操作?


如果你认为它现在值20块,三年以后值50块,并且市场半年内就会纠正这个错误,那无论你是价值型还是成长型投资者,在没有其他更具性价比的资产的情况下,跌到15块就该买。如果你认为它只值10块,三年以后也只值15块,那就不该买,无论什么风格。


如果你不知道它值多少钱,就只能追涨杀跌,成为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散户。


最重要的不是成长型投资还是价值型投资,而是资产定价能力以及对市场的认知。判断它值多少钱,市场在多长时间内会纠正错误的定价,这个判断正确的概率就是管理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判断一个管理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大散户的重要标准。


只有市场产生了分歧,投资人的洞察力才能被显著地观察到。正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所说,如果你想知道一位朋友的脾气、道德水平和优雅程度,你需要在严峻的环境考验下,而不是在玫瑰色的日常生活中观察他。


管理人的洞察力是否可持续,也就是判断正确的概率是否足够高,需要时间来验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穿越牛熊。


当一个行业抱团瓦解的时候,穿越过多轮牛熊的基金经理,与新入场的年轻基金经理,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场景。老基金经理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大周期中的小波段,而年轻基金经理可能会认为,一切都结束了。


不止老机构投资人和新投资人看到的市场不一样,机构投资者、外资、游资、散户……不同角色的参与者看到的市场也不一样。


或许,这就是“市场折叠”。


然而,老投资者一定好,新投资者一定不好吗?


那也不一定。


3

多走一步:唯有配置穿越牛熊



复盘过去三年的市场,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不少早年功成名就的老基金经理被拍死在沙滩上,而有的年轻的基金经理初生牛犊不怕虎,猛怼新能源,一把冲上云霄。


不能一边赞美老基金经理穿越多轮牛熊,一边对老基金经理的滑铁卢视而不见,只劝投资者长期持有。多长算长期?


市场震荡、行业巨变、快速轮动、黑天鹅频发的行情下,投资者做决策是很困难的。


老的是否还老当益壮?这轮牛熊没穿过去,下轮能撑住吗?能否适应时代的变化?年轻的问题更多,有真本事吗?了解市场吗?还是运气好赶上了时代的β?今年冠军明年会不会垫底?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或许是资产配置。


每个管理人都有自身的能力圈与局限性,将管理人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而非押宝单一的管理人,是投资者需要转变的一个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要站在巨人的鞋子里。


通常提到资产配置,就是股债配比。但这仅仅是一方面,其实权益资产内部,也需要做配置。


高通胀时代,只有高成长才能跑赢。尽管光伏新能源可能存在阶段性高估,但用5年以上的时间维度看,仍然值得长期持有,并且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会也长期存在。


投资者可以选择碳中和领域实力强的管理人长期持有作为底仓,等待机会的来临。同时也配置一些其他领域实力强劲的管理人,以抵御单一行业的风险。


如何判断管理人是否实力强劲?以下几个指标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1、 投研团队在碳中和领域深耕至少7年,穿越了2015年和2018年两轮牛熊。

2、 基金经理有3年以上的历史业绩可追溯。

3、 在该领域有经典投资案例,最好是左侧投资的案例,证明过在该领域的投资能力。


如果没有能力或者时间选择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管理人,也可以配置均衡型基金。


这里还涉及到年轻基金经理和老基金经理的问题。相对于老基金经理,年轻基金经理可能风险偏好更高,行业热门时期年轻基金经理业绩可能更好。


对于年轻的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追求更高的回报,可以适当多配置一些激进的年轻的基金经理,降低稳健的老基金经理的比例,比如5:5。


而对于已经60岁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稳健的老基金经理在市场爆发期可能业绩不会太突出,但长期获胜的概率更大。配置年轻基金经理的比例可能需要降到20%以下,即便这个基金经理亏了30%,整体亏损也不超过6%。


当然,无论是老基金经理还是年轻的基金经理,最好都要经过3年以上的市场验证,并且仍然在持续进步。


判断基金经理是否还在进步,变化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如果一个基金经理20年没有变,比坚守能力圈可能性更大的,是没有进步。变化不一定是坏事,不变也不一定是好事。


管理人常常劝投资者要长期持有,但市场上少有投资者能够忍受两三年都没有收益甚至负收益,即便是专业的投资者,也难以承受。


鸡汤常常问,你要舒服还是要赚钱?投资者当然回答,要赚钱!但真的面对市场的剧烈震荡,还是难以克制恐惧和贪婪。这是人性。


投资者通过资产配置来平滑收益,管理人通过控制回撤来平滑波动,创造更好的持有体验让投资者长期持有,而非一起喊鸡血式的口号,或许更能解决问题。


面对投资者的困境,或许管理人需要多想一些,多做一些,多走一步。而不是轻飘飘的一句,你持有的时间还不够长。



参考资料:

1.Zoltan Pozsar(2022)War and Industrial Policy. Credit Suisse Economics.

2.Zoltan Pozsar(2022). Bretton Woods III. Credit Suisse Economics.

3.Robin Wigglesworth(2022). Meet Zoltan, the Sellside Jules Verne. Finance times.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