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1.png


“产业结构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资本市场得到非常充分的印证。”


“3060和科技创新里的智能化以及商业航天,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产业。”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认为光伏已经发展的很快了,但是光伏的市场空间可能还具备增长空间。”


“截止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中占比有望是达到10%,整个行业的产值将会超过10万亿元。”


“我们认为汽车只是智能化产业的一个开始,后续智能化真正的终端将是万物智能。”


“整个产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把汽车能否实现智能化这个问题,变成了汽车什么时候去实现智能化,这也意味着整个汽车智能化已经进入到了工程化的攻关的阶段。”


“中国有可能会在2030年之后进行登月,我们觉得类似于阿波罗计划,中国的登月计划也将为整个产业提供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朱雀基金副总经理、专户投资部投资总监黄振在朱雀基金“赢在终局”2022年度策略会上发表的精彩观点。以下是我们整理的演讲实录。



朱雀基金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产业链研究。我们通过产业研究,认为科技创新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迁,最终反映到资本市场市值的变化。这幅图里面反映了机械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以及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对于整个经济结构的影响。

黄振2.png

资料来源:硬科技研究院、朱雀基金


这种技术变化对于经济结构的影响 ,是怎么反映到资本市场的变化?


我们统计了从1850年到2021年,美国这170年以来首富的变迁史,可以看到在1850年的时候,美国首富是范德·比尔特,他的主导产业是航运和铁路,随后是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及钢铁大王卡耐基。到了1940年的时候,美国的首富就变成了亨利·福特,因为那个时候的福特汽车畅销于美国,在80年代之后,美国的首富就变成了萨姆·沃尔顿,他创建了沃尔玛,在90年代信息互联网的革命当中,诞生两位首富,分别是比尔盖茨和贝索斯。


到了2021年,美国和全球的首富就变成了埃隆·马斯克,他的产业主导了包括光伏、电动车和商业航天三个领域,可以看到产业结构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资本市场得到非常充分的印证。所以如果想要把握后续的投资会,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3060和科技创新里面的智能化以及商业航天,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产业。


01

“3060”的五大投资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3060产业的投资机会,在2020年之后,全球经济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就是绿色经济。在2020年9月22号的时候,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明确中国将会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且明确在2030年中国的风电和光伏的累计装机将会超过1500 GW。


欧盟也在2020年推出了green deal,目标是在2030年欧盟的碳排放量要降低55%,怎么去实现?欧盟计划2023年在部分行业实行碳边境关税,这也意味着以后出口到欧洲的每一件商品都会根据碳排放量进行计税。


比如以电动车为例,我们认为环保的电动车没有碳排放,但是如果考虑到全产业链,比如说金属铝、橡胶轮胎,一辆电动车的碳排放量大概是在20吨到30吨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以目前欧洲碳价超过70欧元来进行测算,一辆电动车需要增加的成本大概在2000欧元以上,这是非常高的数据。


而对于美国市场,拜登政府在重返巴黎协定之后,他的目标是2035年电力要实现清洁化,并且光伏发电的占比要达到45%。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绝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能源变革,把能源的资源属性变化为制造业的属性,一旦能源从石油和天然气变革为太阳能组件和风机之后,之前困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能源独立自主这个问题或许将不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这一轮能源变革,将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之下,来实现3060这个目标


说到3060,我们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源,就是发展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而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不可忽视的第一个因素是来自于太阳能,图上展示的是中国的太阳能发电与其他的成本对比。

黄振3.png资料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再看美国、德国以及印度这三个国家地区的光伏与其他能源的对比,可以看到光伏已经在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地区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结构。展望未来,光伏的发电效率依然具备提升的空间,所以我们认为光伏的成本依然会继续下降。


再来看一下市场空间,我们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用电量将会在60万亿度左右,其中45%将会有光伏来提供,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每年的光伏装机将会达到1140GW。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目前全球的光伏装机只有170GW,这就意味着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认为光伏已经发展的很快了,但是光伏的市场空间可能还具备增长空间。


随着光伏和风电在电网的接入比例越来越高,光伏风电这种比如间歇性和不稳定的特点,将对于电网产生比较大的扰动,所以我们认为电网将会需要进行升级改造,而它的升级改造将会沿着智能调度,特高压的输送以及柔性展开。


所以我们关注3060的第二个投资机会,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对于电网的一个升级改造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在今年的2月份,美国德州市产生的这种极端的严寒天气,对于当地的供电和供暖都产生了负面的冲击。下图是当时官方统计的不同的供电机组,当时停摆的比例。


黄振4.png

资料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可以看到,当时的燃气机组的停摆比例是超过了50%,而风电机组的停摆比例是高达27%,即使我们认为最为稳定的火电机组,停摆的比例也达到了6%,而对于光伏而言,它的停摆比例只有2%,所以我们认为在全球绝大部分的国家地区,光伏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能源解决方式。特别是如果光伏能够结合储能,它就能够解决光伏的间歇性和不稳定这种缺陷。


根据彭博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的累计装机将会达到1028GW时,是目前规模的20倍,所以我们认为储能是关注3060的第三个投资方向。


我们在研究3060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仅仅是依靠风电和光伏,我们很难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因为在很多产业,比如说航空产业、远洋运输产业以及钢铁冶炼产业,我们很难去完全去碳。


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要关注的是氢能的机会,因为从氢本身的特点而言,它具有分子结构不含碳,然后最终产物只有水,以及它的热值是汽油的三倍。所以最后氢能它具有低碳、高效和节能的重要优势。


特别考虑到现在目前氢能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电解水制氢,考虑到风电和光伏在整个电网中占比越来越高,可以期待未来整个氢的生产方式将会是完全的去碳化。根据行业的预测,截止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中占比有望是达到10%,整个行业的产值将会超过10万亿元,所以氢能是我们关注3060的第4个投资方向。


在目前现有的能源结构中,大概有60~70%是来自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所以如果想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要解决的很重要的难题,就需要去把目前现有的传统化石能源的碳排放进行捕捉、封存以及再利用。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70年如果全球实现碳中和,碳捕捉技术就需要占到全球二氧化碳碳减排的15%以上,所以碳捕捉、封存及利用环节将是3060第5个受益方向,也需要我们重点去研究和关注。


以上就是我对于3060投资机会的总结。


02

汽车智能化是万物智能的起点


再来看一下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我们关注的第一个环节是智能化。


说到智能化,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汽车智能化,无论是今年特斯拉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金,还是说汽车智能化的相关标的在一级市场融资如火如荼,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整个市场关注的热点。


汽车能否实现智能化?


其实市场对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着分歧,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汽车想要实现智能化,它要做的事情就是模仿人类的整个驾驶过程,比如需要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来模仿人类的耳朵和眼睛去进行环境的感知,然后通过强大算力的AI芯片来模仿人类的大脑去进行规划,最后是通过线控的转向以及刹车来模仿人类的手和脚来进行控制和执行。所以汽车如何实现智能化,这个路径是非常清晰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整个过程中,依然会存在有三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复杂多变的环境感知。因为整个汽车驾驶环境是一个开放环境,因为会是非常复杂,人类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在路上我们会遇到非常复杂的环境,识别的物体,包括人、车、建筑物,然后指示牌,甚至包括动物。所以在如此复杂的一个环境当中,如何通过汽车的传感器来感知整个外部环境,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是来自于数据处理和决策流程的及时性。人类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每一个加速、减速、转向的决策流程全部都是在毫秒级别的时间之内完成,车载电脑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收集、决策到最后的控制,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难点。


第三个难点就是驾驶场景的长尾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驾驶习惯法规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差异,所以如何解决不同区域的场景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难点。


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把汽车能否实现智能化这个问题,变成了汽车什么时候去实现智能化,这也意味着整个汽车智能化已经进入到了工程化的攻关的阶段。它的核心解决方式就是通过算法、算力、数据三个因素的融合。


在算法环节,它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模型的迭代来提升整个环境感知的算法能力;在算力环节,通过强大算力的芯片来提升信息的处理能力;在数据环节,通过持续收集高质量的场景数据,来提供常规的解决方案。


首先看一下算法,算法要做的事情就是提供环境感知的解决路径,算法首先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传感器输入数据,数据包括了摄像头所提供的像素级别的数据,也包括激光雷达所提供的3D数据。


通过数据输入,可以输出得到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去识别路上的物体,比如它是人还是车,定义物体之后,再对这些物体的速度和距离进行测量,有了这些数据的结果之后,我们就能对整个外部的环境进行3D模型的重建,所以这个就是算法模型对于整个环境感知的解决方式。


随着算法模型的迭代升级,结合传感器硬件的性能提升,我们相信车载传感器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它将会逐步接近人类,甚至在某一个时间超过人类。


我们举个例子,人类一般信息交互的方式是两种,通过文字或者图片,过去我们也觉得如果仅仅依靠计算机,很难解决不同国家的文字翻译问题,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常用的谷歌翻译,对于文字翻译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了95%,所以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传感器对于整个环境感知能力的提升,最终解决环境感知能力,它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难点是信息决策的及时性。信息决策及时性对于车载计算机而言,它的解决路径主要是依靠芯片性能的提升,这个主要取决于摩尔定律。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摩尔定律正在减速,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专用的ASIC芯片的性能也在快速的提升。


下图展示的就是ASIC专用芯片相对于常规GPU的性能提升幅度。这幅图展示的是谷歌在云端计算的专用TPU芯片和GPU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到TPU性能大概是同时代GPU性能的6倍以上。


黄振5.png

资料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而这幅图展示的特斯拉FSD专用于图像识别性能,相对于 GPU的提升幅度。在图像识别的fps环节,FSD芯片性能是 GPU的21倍以上,所以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专用的ASIC芯片的性能足以解决这个信息决策及时性的问题。


黄振6.png

资料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对于算法、算力和数据三个环节而言,数据是算法迭代的基础,而硬件算力是算法应用的载体,所以数据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源,特别是高质量的场景数据。


举个例子,前两年横扫围棋界的AlphaGo,它取胜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分析了很多人类的棋谱,并且AlphaGo把这些人类棋谱分解成了3000多万个样本,所以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大数据的收集和累计,是AlphaGo最终能够获胜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驾驶场景的常用问题,我们认为它的解决方式也比较清晰,就是通过大量的车队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收集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驾驶习惯、法规,通过大数据的训练来让车载电脑能更加有效地应对长尾问题。


今年特斯拉AI DAY展示了10辆警车连续左转追击1辆红色的轿车的场景,这10辆警车和红色轿车都是匀速通过这个场景,其实这不是真实的场景,但我们很难通过肉眼来分辨这个场景的真假。


之所以很难分辨,是因为这里面所有数据、场景全部都是特斯拉的车载摄像头收集的,它只是最后把它们拼接到了一起,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想说明一点,不管是特斯拉车载摄像头实测的数据,还是最后模拟出来的数据,其实它都是解决驾驶场景长尾问题很重要的解决方式。


所以结合对于算法算力以及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三者叠加之后,汽车智能化已经看到了非常清晰的解决方式,而且更重要一点,我们认为汽车只是智能化产业的一个开始,后续智能化真正的终端将是万物智能


比如在今年特斯拉AI DAY上面,它最大的惊喜是特斯拉推出了服务机器人的雏形,特斯拉bot,如果我们去仔细看一下bot的核心硬件,它包括了摄像头、芯片、电池和电机,你会发现这些硬件在目前的model3和modelY上同样具备,所以这就意味着特斯拉可以把自己的整个智能化的产业链延伸到其他的硬件载体,比如说物流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等。


我经常会跟朋友们说,在今天了解每一个人家庭具体布局和物体存放位置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来自于家里装备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扫地机器人。

下面这个图片是New Yorker杂志展示出未来生活场景的想象。这幅图片展现出的意思是,一旦机器人在未来获得智能化的能力之后,它将会主导这个世界,我觉得背后的含义是一样的,一旦智能化产业迈过汽车这一复杂的门槛之后,未来想象空间将会非常巨大,所以汽车智能化只是开启了整个智能化的起点


黄振4.jpg

资料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03

类似阿波罗计划

中国登月计划将创造巨大投资机会


刚刚是我们对于科技创新、智能化的分析,我们再来看一下科技创新的第二个环节,商业航天。我们认为商业航天已经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延伸到了今天市场化驱动的时代。


商业航天产业,最近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第一个事情是11月15日,俄罗斯发射了反卫星武器ASAT,摧毁了1408号卫星。有个视频模拟了当时整个过程,蓝色轨迹是1408号卫星的轨迹图,白色轨迹是俄罗斯发射的反卫星导弹,1408号卫星被摧毁之后,产生了1500多块大的碎片,更让我们担心的一件事情,是卫星碎片的轨迹和国际空间的轨迹有重叠。


23222.png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下面这张图,蓝色的曲线图是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迹图,而红色的曲线图是来自于1408号卫星的运动轨迹图。可以看到两者是有明显的轨迹重叠,由于国际空间站有可能会被1408号卫星的碎片所击碎,所以国际空间战的宇航员就进入了龙飞船和联盟号飞船进行紧急避险,准备随时撤离国际空间站。


122.png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第二个事情是在11月24号,NASA发射的DART航天器,这是全球第一个主动行星防御计划测试,我们都知道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地球,科学家估计太阳系中大概有25000颗大型的小行星,人类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呢?NASA设想是通过发射这种主动的航天器去撞击小行星,来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迹。


在一个模拟视频中,DART航天器将在明年的9月26号以每秒6.6公里的速度撞击双小行星中其中比较小的一颗,NASA也会通过这次测试来收集数据,并且分析如何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迹,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主动行星防御的技术测试,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121212.png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说到商业航天,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月球,NASA已经制定了2025年重返月球的计划Artemis,Artemis的总投资金额会超过500亿美金,而且这一次NASA的计划不仅是重返月球,还希望能够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基地。


这4张图片就是这一次Artemis计划当中最重要的4个硬件,上面两个图片分别是重型运载火箭SLS以及猎户座的飞船。第二排的两幅图片分别是space x研制的登月件以及最后的月球车。


3434.png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我们重点介绍一下下面的图片,gateway,月球门户。因为NASA的计划是要在月球上面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居住基地,所以它需要持续地输送人或者物资。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所以它需要一个中转机构,这个中转机构或者说中转站,就类似于目前的国际空间站,也就是在图片上能看到的月球门户。


发的.jpg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的是,一旦NASA在这上面适应了人类跨星球的居住之后,NASA的下一步目标将会锁定在火星,而月球门户gateway将会成为航天飞机出发前往火星的起点。所以我们认为Artemis只是人类重返月球,星际征途的第一步,未来的空间会很大。


Artemis对于美国经济和科技的影响或将会类似于上世纪的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在上世纪的10年时间里,一共投资了1500亿美金,整个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8,成功带动了美国液体燃料火箭、雷达、遥控作业、无线电、新材料以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当时集成电路产业在美国只是刚刚开始发展,整个行业不具有性价比,但是NASA直接承接了美国集成电路产业2/3的产能,有效地支撑整个行业的后续发展,并且诞生了一批高科技的企业,比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IBM、摩托罗拉等等。


而且我们还关注的一点是,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以及后续的成功登月,也是激发了美国全民的科技创新的热潮。在美国高校的选择方向当中,物理工程师、数学成为最热门的学科,而且这个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下面这幅图片展示的是1960年到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对月球探测的数量统计,可以看到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占据主导的是来自于蓝色图片的美国以及红色图片的前苏联,从2015年之后占据头把交椅的就变成中国。


sesame.png

资料来源:朱雀基金整理


中国探月工程实际上是从2004年开始,截止到去年12月17号,随着嫦娥5号工程的采样返回,中国其实已经成功完成了对月球的绕落回三部曲,后续的4期工程将会陆续展开,而且目标就在月球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探索基地。


根据官方的披露,中国有可能会在2030年之后进行登月,我们觉得类似于阿波罗计划,中国的登月计划也将为整个产业提供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挖掘。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