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瓦解的讨论还在继续,市场不经意间刮起了南风。1月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超过2800亿港元,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天量。

图片

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截至2021/1/27


与此同时,港股今年以来的涨幅领跑全球主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涨超16%,一枝独秀。

图片

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截至2021/1/27


钱潮涌香江,是一时的狂欢还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认为本轮港股上涨有其合理性:
1、A股和港股企业盈利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且港股对盈利周期更敏感。历史经验看,每当国内流动性回落、经济和企业盈利回升时,港股投资收益率均高于A股。

2、2021年海外流动性仍保持宽松,叠加经济复苏,海外资金必然增加新兴市场以及中国资产的配置,港股将直接受益。

3、受地缘政治的影响,2020年三季度开始AH股溢价显著扩大,港股风险偏好受到压制。随着拜登上台,风险偏好回升带动溢价收窄,虽然近期出现加速迹象,但这一修复的过程尚未完成。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截至2021/1/26


4、港股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已分别占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40.8%和31%,其中有不少龙头公司尚未在A股上市。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不过,投资者在参与港股投资的时候,有几个误区需要警惕:

误区一:盲目追逐场内溢价ETF。

解析:盲目参与场内溢价的ETF无异于火中取栗。以某港股通ETF为例,1月19日盘中,该ETF净值一度溢价达10%以上,全天资金净流入34.66亿元;1月20日溢价便开始急速回落,随后套利空间很快被抹平——脱离基本面的价格终究摆脱不了地心引力,泡沫刺破一场空。

误区二:港股遍地是黄金。

解析:“估值洼地”“稀缺标的”“同类股票打折买”,港股的种种投资价值让人难以抗拒,但不意味着港股遍地是黄金,甄别个股依然很重要。
首先,港股相对低估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欠缺的补偿,AH股溢价也长期存在,全面收窄的程度有限,研究具体标的更具实际意义。
中信建投研报称,港股并非绝对的价值洼地。从PE来看,恒生指数估值17倍,与上证指数16.7倍相当。如果进一步以中信A股和沪港通行业分类对比来看,银行和地产的估值水平A、H股是完全相当的,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A股比H股略贵。电子、计算机等行业H股相对便宜,但是纺织服装、餐饮旅游、医药和交通运输H股估值水平显著高于A股。
此外,本轮南下资金净买入的集中度很高,据Wind数据统计,自年初以来前南下资金净买入总额几乎全部集中在前十大成交个股上。这些个股主要集中在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新兴产业中的龙头公司以及受到美国“禁投令”影响的个股。单纯为了低估值或博弈AH折价收敛而集中买入的行为并没有出现。图片

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

可见,南下资金投资港股的审美与A股相似,同样是追求确定成长性,“以大为美”,集中化、头部化的现象甚至更明显。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美国“禁投令”相关个股更多是交易性机会,银行、煤炭、水泥等传统板块随着经济周期向上具备一定机会但估值抬升空间有限,而科技消费类的稀缺标的长期来看仍将是资金的配置重点。

误区三:港股走牛将分流A股资金,形成翘翘板效应。

解析:目前公募基金是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虽然新发的港股主题基金会带走一部分增量资金,但“非港股”主题的主动权益基金配置重心仍在A股,港股仓位大多在20%-40%区间,对于港股的配置也非常集中,仍然是精选个股的逻辑,暂且没有明显的扩散迹象,分流影响有限。况且,A股与港股更多呈现的是结构上的互补,就龙头公司而言,A股的先进制造板块估值更有优势而港股的科技、消费板块性价比更高。

误区四:名字叫“港股”的基金才能投港股。

解析: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761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其中只有152只基金名称中含有“港”或“恒生”。
《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规定:
1、 基金名称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
2、 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基金名称不得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港股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50%。
3、指数型基金,基金名称可根据标的指数名称命名。
所以,投资港股的基金,名字不一定带“港股”。早年成立的一些基金投资范围不含港股,但近几年发行的权益基金大部分都可以投资港股。要想知道基金投资港股的具体情况,可参照基金的定期报告,其中会披露港股的仓位和进入前十大的个股,不求数量多,但求质量精。
总而言之,港股的投资机会不容错过,尤其是新经济领域中的稀缺标的,以及相对A股同类被明显低估的公司,投资者不妨借“基”南下,但切忌盲目跟风,陷入误区。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