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
全周,各主要指数表现:上证综指跌5.00%,深证成指跌4.07%,创业板指跌4.18%;同期,上证50跌4.95%,沪深300跌4.39%,中证500跌4.97%。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
估值方面,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以上。截至上周五,全部A股估值PE(TTM)由前周22.24倍下降至21.17倍,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全部A股估值PE(TTM)由前周40.28倍下降至38.90倍。中小板估值PE(TTM)由前周39.65倍下降至38.01倍,创业板估值PE(TTM)由前周76.69倍下降至73.66倍。沪深300估值PE(TTM)由前周14.39倍下降至13.72倍,中证500估值PE(TTM)由前周32.08倍下降至30.54倍。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
行业方面,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个上涨,分别为建筑材料、农林牧渔。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
市场展望
房屋销售市场继续转暖,预计下半年将保持正增长。商品房新开工已触底,地产投资大约滞后三个月确认底部。
6-7月份日均耗煤量未出现季节性增长,符合经济进入休整期、环比将放缓的判断。但基建投资动能亦有所减弱,推测是受到洪涝的影响。
总的来看,经济修复态势良好,且仍将向均衡水平回归,逐季回升至2021上半年的趋势不变,洪涝过后可能加速。
下半年可能的不确定性包括:
1、根据一阶段贸易协定,中国在2021年前对美国进口需要比2017年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目前尚有4000亿以上的缺口。预计在执行层面仍有回旋余地,且中国将通过加大体制改革和金融开放应对。
2、美国疫情持续创新高,新增死亡率大约1.2%,远低于3-4月份的8%,但仍是普通流感的5-10倍。中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我们维持经济环比动能在三季度有所减速的判断,但尚不足以扭转复苏趋势。
短期看,上周市场成交额的高点已现,加速上涨结束,后续高位震荡的概率大。中长期来看,A股仍处于上升趋势。
专题研究丨中国经济恢复进程如何?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国二季度GDP同比 3.2%,预期 2.4%,前值 -6.8%。
整体来看本月的实际GDP同比增速已经恢复至3.2%的水平,在1季度实际GDP下降至-6.8%,经济基本面受到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情况下,二季度无论是生产供给还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处于明显的修复态势中,我国经济逐步开始摆脱疫情的影响,开始进入回归正常化的状态;但从恢复进度来看,上游生产的恢复强于下游需求,需求中投资的恢复强于消费。
从工业增加值来看,6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4.8%,较上月上行0.4个百分点;横向对比2019年来看,同比增速和去年下半年的部分时点已经基本持平,考虑去年6月工业增加值基数较高,工业生产基本已经恢复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化相对较为明显,高技术行业工业增加值仍然维持强势,同比增速达到10%,尤其是计算机、电子和通信行业同比增速大幅上行,电气设备制造业增速上行业较为明显,对于工业增加值整体驱动较为强劲;另外汽车制造业受到汽车销售反弹的驱动,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受到资源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增加值反弹也较为明显;传统行业例如化工等增速维持低位,外需依赖度较高的家具和纺织等行业同比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整体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经营景气度仍然处于回升过程中,且目前进度相对较好,但不同行业的企业分化较为明显,传统行业和外需依赖度较高的中低端制造业面临的压力相对较为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本月仍然相对偏弱,同比增速虽然有所反弹,但仍然位于-3.5%的负增长区间;但从2020年5月的工业企业效益数据来看,企业的盈利水平开始出现一定的反弹,且工业品价格近期开始出现一定的上涨,对于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相对较为有利;电子和通信行业之外,其余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维持大幅负增长的状态,制造业企业产能的扩张速度仍然有待修复;
基建投资方面,2020年5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已经修复至10.9%,但本月受到南方暴雨的影响,部分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下降至8.3%;但从后续来看,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仍然较为充足,地方债的发行额度仍然较为充分,且特别国债大部分额度也将交由地方政府投入使用,预计后期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维持较为稳定的态势;但是基建投资主要以逆周期调节作用为主,若后续经济出现大幅反弹的态势,基建投资的节奏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消费方面,6月消费仍然明显偏弱,同比增速呈现出明显的负增长态势,相对弱于市场预期;6月消费层面的结构仍然维持前期水平,必需品消费普遍维持10%以上的增速,可选消费分化较为明显,汽车消费同比重回正增长态势,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表现较为强劲,化妆品和家电等在618促销的带动下表现也明显偏强,但家具和服装等则明显偏弱;服务类消费压力仍然相对偏大,尤其是餐饮消费同比增速仍然维持-15%左右;中短期来看,服务类消费在疫情对国内影响逐步消退的情况下,预计会有所反弹,带动消费增速有所上涨;但目前阶段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压力较大,失业率仍然维持在5.7%的高位,且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仍然维持20%以上的同比下降态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通胀因素后下降1.3%,整体来看消费意愿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压力,造成消费增速反弹的上限可能面临一定的掣肘。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