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行情回顾
上周,A股主要指数大多上涨。全周,各主要指数表现:上证指数涨1.63%,深证成指涨1.47%,创业板指跌0.34%。同期,上证50涨4.10%,沪深300涨3.14%,中证500涨0.06%。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 行业方面,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0个上涨,其中,休闲服务、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传媒、建筑材料涨幅靠前。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 两市成交额放大。期间北向资金净流入488.34亿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17.68亿元。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 二 市场展望 本周公布11月出口,通胀与金融数据,PPI环比企稳,CPI同比走高但主要由食品和能源带动,核心CPI维持稳定,下游消费需求疲弱导致工业品价格向消费品的传导受阻,消费品通胀的回升仍待需求的确认。社融增速反弹力度有限,地方政府债增量显著,贷款增速稳定但更多是按揭贷款带动,企业融资需求偏弱。出口整体增速持续偏高,呈现量稳价增的状态,贸易顺差收窄。目前在地产产业链收缩,基建仍然处于蓄力阶段的情况下,需求收缩较为显著,企业信用扩张和投资的动能相对偏弱,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压力,对于政策发力需求的迫切程度增强。 央行强调,降准为“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有明确的指向性。政治局会议将“稳增长”上升至相当高的位置,货币之外的政策落地和起效的时间都将快于以往,对经济下行不必进一步悲观,市场定价对政策的权重需要继续提升。11月财政存款超预期减少、建筑业PMI受基建项目显著拉动,财政发力箭在弦上。但也要清楚认识到,放松并非走老路,政策约束条件不少,托而不举、直达中小企业和双碳路线,对股市的提振显著大于商品。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短期遭遇阵痛,但不会停下脚步。 权益方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稳增长后,一系列具体措施将逐步落地,从宏观流动性和中观行业景气度角度都将迎来利好,权益类资产的胜率迅速提升。政策底明确后,市场将紧密追踪信用底,社融增速有望在明年初小幅反弹,托底经济。A股结构上仍未摆脱存量博弈特征,顺周期和新能源此消彼长,一边是困境反转,一边是景气持续,但随着宽信用的逐步明确和风险偏好的稳步提升,可能迎来共振上涨,短期以均衡配置可有效平抑波动。会议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政策,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先立后破的重点还是在先立,后破是纠偏。 | 专题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1、在经济发展定调方面,充分表达了对稳增长的重视。会议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描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要求“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稳健有效”、“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是明年宏观政策工作的重点。 2、财政政策方面,会议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与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一致。会议要求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从2021年跨周期调节背景下的财政支出来看,财政存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多1.2万亿左右,整体支出节奏滞后,预计2022年在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的背景下,财政支出进度将明显加快且适度前置。会议提到“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与提前批的专项债额度相关,参考2019年的12月下达1月发行的节奏,如果专项债提前发行并形成实物工作量,一季度基建投资或有一定回升,对地产的下滑形成缓冲。此外,会议要求“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结合11月底国常会表态,预计2022年制度性及阶段性减税降费将共同发力。 3、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结构性特征延续,中小微企业再贷款、碳减排工具等继续发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支持其他政策发力的要求,在稳经济的关键时期,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是宽信用和财政政策发力的基础。 4、房地产表述方面,会议明确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提出“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要求达到“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后续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长租房体系或将成为现有住房体系的重要补充,以防止地产投资增速过低,但地产销售和投资的回升还需要关注政策配合力度,尤其是房产税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节奏。 5、会议强调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反垄断、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知识产权保护、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改造等方面加快发展,重点强调“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在新能源、碳中和以及高科技相关的产业上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 6、政府隐性债务方面,相较于2020年提及“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的表述,2021年的表述调整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表明隐性债务新增在政策层面并没有放松的迹象,财政的托底更多的还是靠地方债的发力。 7、会议提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均传递出本次会议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即“强调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尤其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中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呵护一直是政策的发力点,后续预计财政政策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货币政策延续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