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资本市场经历了“电风扇”式的极致轮动。从交易疫后的消费复苏,到北上资金加速流入核心资产,再到人工智能热度升温,最后到近期央企重估主导行情。看似热闹,但市场赚钱效应寥寥。稳经济的传统行业基本面好转但成长有限,新兴产业有增长潜力但短期竞争加剧。主导行业难以持续,资产价格上蹿下跳,几乎没有人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感到舒服。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券商研报统计,景气投资存在明显的“日历效应”。公司业绩与股价的相关性显示,在多数时间为业绩空窗期的一季度,业绩与其股价表现相关性最小。但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二季度后景气投资的有效性将显著提升,其中4月更是全年中业绩对股价表现解释力最强的月份,转折或正在酝酿。景气投资存在明显的“日历效应”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今年国内经济向好恢复是大概率的事件,企业盈利对A股的影响权重将明显上升。而从估值看,目前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指数估值仍位于近5年的低位。用巴菲特的话讲,此时投资者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押注未来。但目前的情况是,海外太着急,国内太悲观。年初天量的北上资金流入带动上涨,国内新基金发行规模和两市成交量却未明显提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