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皮克斯出品的《赛车总动员2》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迈尔斯爵士是一位前石油产业的大富翁。后来他致力于开发新能源,还举办世界型车赛,将清洁能源“艾力诺”(Allinol)定为赛车的指定能源。而“艾力诺”其实是被改造了成分的汽油,一旦被高温辐射便会着火爆炸。原来,迈尔斯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为了让世界对新能源失去信心而只用汽油,他策划了这场阴谋。

如同电影折射的,新能源概念那时尚在萌芽,与传统燃油车不可相提并论。

那一年,是马斯克接管特斯拉第三年,特斯拉上市纳斯达克第二年,model S还在工厂里组装。

第九届广州国际车展上,雪佛兰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正式以全进口形式引入中国,售价49.8万元。一位观众抢先交纳了10万元的定金,成为了第一位拥有沃蓝达电动车的中国人。

北京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即将推出,购买电动汽车无须参加摇号,可以直接上牌,并可获得最高12万元的补贴。

9年后的今天,特斯拉“SEXY”系列已然合体,最新车型Model Y即将交付。由此延伸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遍布全球,相较苹果产业链,这一次中国扮演了更核心的角色。随着产业链的壮大,一批打着新经济烙印的公司正在快速成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有多少成长空间?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1万辆,占汽车销量的比例仅为4.7%,从全球和欧洲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3%和3.6%,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2019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数据来源:ACEA、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朱雀基金


性价比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按照电池价格2019年下降20%,随后每年下降13%左右来估算,预计在2023年左右电池成本可达到0.64元/wh水平,在电池带电量与目前不变的情形下,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的购置成本差距将缩小到1万左右。对于高端车型消费人群而言,这个价差完全可以接受。

如果2020年后电动车购置税减半,那么在2023年左右将实现购置成本的完全平价;如果购置税继续减免,那么有可能在2021年左右就实现。

 

产品力优越:电动车在驾驶体验及智能化方面优势明显

电动车驾驶性能更优:以奔驰同样级别的SUV,EQC的动力远超顶配的GLC,两者顶配的价差在10%以内。

电动车更适合智能化:电动车带来的是整个汽车结构的简化。得益于简单和高度集成化的设计,纯电汽车整车线束也得到了控制:传统燃油车线束总长度要将近两公里,而即将发布的 Model Y 线束总长度仅100 米,这大大减少了信号传输的损耗及延迟。另外,要精准控制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其难度也远比控制电机要大得多。

Tesla OTA 版本迭代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整理、朱雀基金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加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坚定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

虽然短期销量受到补贴政策退坡的短期影响,但长期扶持的政策导向不变,产业政策从直接补贴向间接扶持过渡,“双积分”、限购限行、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核查、电池后处理推进等促进措施有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朱雀基金

近期新能源汽车政策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


海外:欧洲碳排放政策加速电动车渗透率提升

碳排放惩罚力度加大,车企违约成本大大上升。旧政策设定从松到严三档处罚机制,而新政策直接为旧政策最严处罚,自2019年起,每超出目标值1g/km,需缴纳95€。根据测算,按照目前的碳排放水平,到2021年欧洲各主流车企都将面临数十亿欧元的罚款。

根据碳排放考核要求测算,2021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需达到接近150万辆,而2018年仅35万辆,意味着欧洲地区新能源车销量复合增速需达到50%-60%。 

欧盟碳排放要求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朱雀基金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征解析

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是电池,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动力电池生产壁垒是各环节技术的积累,技术更新迭代快,持续研发投入是关键。

电池制造各环节的工艺积累提升及自动化改造均能带来电池生产效率和一致性的提升。同时电芯和电池制造环节作为连接材料端和应用端的关键环节需要与上下游持续协同研发,布局新技术路径,谨防技术进步带来的“后发优势”。

2019 年动力电池出货量结构(%)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

上游-锂

1、资源属性强,集中度高

2018年固体锂矿产量比上年增长27.7%,占资源产出总量的58%,盐湖锂的产量增加了14.8%,占资源量的42%;澳大利亚仍是2018年最大的锂矿产品生产国,占2018年全球资源产量的53%。由于全球锂资源供给高度集中,锂化工产品市场份额同样较为集中。

2、价格调整较深,中长期改善空间大

氢氧化锂和碳酸锂自2017年高点以来调整幅度分别为66%和71%,已到达成本曲线位置。 

2020年矿山关停和减产带来产量下降,随着需求提升,库存压力缓解,供需格局将出现好转。

2021年,需求增量成为核心逻辑,欧洲新能源车型在今年的大规模投放带来明年确定性的销售增量,而国内的新版双积分政策会推动需求的大幅提升。

2022年,供求可能再次略有宽松,主要是由于相关企业在南美盐湖及澳洲氢氧化锂项目的产能放量,带来行业供给增加,但各家厂商的成本分化加大。

2023-2025年,供求趋势性好转,需求增量的绝对值明显增加将支持长期供求关系好转,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供给偏紧。

数据来源:Wind,朱雀基金

上游-钴:资源和加工分布高度集中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8年的数据,全球钴矿储量为 690万吨,其中储量占比最大的国家为刚果(金),占比高达 49%,第二为澳大利亚,储量 120 万吨,占比为17.4%,第三为古巴,储量 50 万吨,占比 7.2%。我国钴资源贫乏,储量仅 8 万吨,占比仅为 1.2%。

刚果金是最主要的钴原料供应国,贡献了全球近80%的钴原材料,且未来2-3年钴行业供给增量也基本上来自刚果金。

中国是最主要的钴冶炼加工国,刚果金钴原材料以钴精矿或粗制氢氧化钴的形式运至中国冶炼成本精炼钴或钴盐,进入到下游应用。

中游-正极:

1、市场规模较大,格局分散

假设其他领域三元材料需求量年增速为10%,那么2020年国内需求总量25万吨,若单吨平均价格为15万元,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空间大约为375亿;2025年若单吨价格下行至13万元,国内市场空间为940亿,假设全球市场为中国市场2倍,对应1900亿,空间足够大。

三元材料需求增幅较快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鑫椤资讯、朱雀基金

2、高镍化是产业趋势

电池厂对正极材料的主要诉求包括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从产品本质来看,不同产品应用场合有所差别,高镍三元具备较强的综合特性。

正极镍钴锰配比与性能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中游-负极:

1、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显著

国内负极材料在LG和三星的供应量占比均超过50%,足以体现国内负极材料产品竞争力,而日本供应链相对封闭,松下主要采购日立化成的负极材料。

国内锂电材料在海外锂电龙头中的采购占比

数据来源:B3、朱雀基金

2、厂商纵深布局,控制成本

负极材料厂商传统的方式是将的原料粉碎、石墨化、炭化加工等环节部分采取委外加工方式生产。

随着环保压力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内石墨化加工的产能趋紧,外协成本不断提升,头部厂商开始向上游纵向布局,逐步形成负极后端+石墨化+炭化+针状焦的纵向配套体系。

中游-隔膜:价格下行,强者愈强

湿法隔膜技术、资金以及设备门槛更高,行业已投产的优质产能集中于少数几家龙头企业,行业集中程度相较于干法明显较高。伴随龙头企业产能快速扩张,隔膜行业的规模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大,强者愈强的局面加剧,海外竞争对手扩产进度以及价格因素将是影响龙头企业利润核心所在。

数据来源:朱雀基金

根据朱雀基金产业链研究模型,从行业需求、竞争格局、景气度的边际变化等角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分比较,我们认为:

由于电池材料率先受益于海外放量,对冲国内景气度的下滑,未来3-6个月,电池材料环节改善将最为明显。

未来1-3年,今年下半年随着BBA等海外车企放量,电池环节海外占比也将明显提升,另外电池环节壁垒及行业话语权高于材料环节,因此电池及上游锂资源中长期确定性更高。今年锂资源增量有限,低于需求的增量;当前价格接近于成本曲线底部,价格的继续下行将带来产能的出清,随着需求快速增长,锂资源行业周期有望在今年出现拐点。


油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影响几何?

从近期股价表现来看,油价下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冲击。但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而言影响有限,因为国内成品油地板价机制使得后续即使油价低于40美金,用电成本仍明显低于用油成本。但如果油价持续低于30美元,那么对国外新能源汽车销售会形成一定冲击。考虑到目前主要产油国维持财政盈亏平衡需要的油价在60美元/桶以上,因此我们判断油价很难持续性低于30美金,因此综合判断油价下跌对行业的影响偏短期,并不具备持续性。

中长期看,决定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核心矛盾仍是产品性价比,随着特斯拉Model 3/Y、BBA为首的海外车企新车型密集推出,电池价格下降带来电动车性价比不断提升,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大趋势并不会因为油价短期波动改变,短期由于油价下跌导致的板块调整是布局机会。

对新能源来说,全球越来越多的地区光伏和风电已经达到平价,后续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和风电的度电成本依然存在下降空间,因此油价下跌对产业链影响有限,短期调整将是很好的布局机会。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